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中国人口死亡高峰的特征与演化机制
张震, 李强
人口研究    2024, 48 (3): 20-34.  
摘要2530)      PDF (2148KB)(47)    收藏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将迎来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人口死亡高峰。数理人口分析显示,人口死亡高峰的演化取决于3个相互交织的人口因素:(1)历史出生数变动对死亡数变化起着主导性作用;(2)存活率提高会扩大老年人口基数进而增加老年死亡数;(3)死亡率下降有削减人口死亡高峰的作用。由于这3个因素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出生队列和年龄的死亡数的影响不尽相同,因而年龄别死亡数呈现出明显的起伏波动,而年龄合计下各年龄死亡数的波动互有抵消,最终使得总死亡数的变化相对平滑。尽管老年死亡数增长是人口转变的自然结果,但是中国人口死亡高峰来势迅猛、规模庞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将构成严峻挑战,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尽早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前景与对策
张震, 马茜
人口研究    2022, 46 (1): 3-18.  
摘要1596)      PDF (12803KB)(396)    收藏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长达70年的出生性别比转变对中国人口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失衡问题,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较少。为此,利用新近估计的中国出生性别比、生育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人口模拟预测和稳定人口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出生性别比上升不仅会减少女婴出生数,还会减少男婴出生数,由此造成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强出生性别比治理可以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不确定性对人口趋势研判及决策的影响
张震, 李强
人口研究    2021, 45 (1): 36-49.  
摘要667)      PDF (2685KB)(178)    收藏
不确定性是人口动态过程的基本特征,受到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化而不断变化。科学处理人口不确定性是进行知情决策的关键。在梳理人口不确定性的来源、形成机制和特点,以及对确定性预测和随机人口预测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析的基础上,实证剖析了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数、总人口规模以及区域人口规划的不确定性,阐释忽视不确定性可能造成的对人口形势的误判,讨论如何正确解读随机人口预测结果和人口不确定性的政策含义。中国亟需深化人口不确定性理论和方法领域的研究,加强随机预测方法的应用与推广,为应对不断增长的人口不确定性和提高人口知情决策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变化轨迹的个体和总体差异研究
李强 张震
人口研究    2018, 42 (5): 45-55.  
摘要457)      PDF (2870KB)(381)    收藏
文章使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2~2011年数据,分析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在个体和总体层面的不同的变化轨迹,并通过分解分析揭示了死亡选择性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独立生活能力较差的老人更易受到死亡选择性的影响而较早地离开队列,留下独立生活能力较强的老人,使得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在总体层面的下降较为缓慢;但是对存活者个体来说,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衰退快速得多。个体-总体差异具有明显的队列效应,较年长队列的独立生活能力的总体-个体变化的差异较大,而较年轻队列的差异则较小。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在总体层面的缓慢下降对正经历着快速老龄化的中国来说是利好,但在个体层面上的快速衰退对老年人及其家庭而言则是巨大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历程
张震
人口研究    2016, 40 (1): 8-21.  
摘要115)      收藏
伴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寿命不均等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即社会成员能在多大程度上公平地分享寿命延长的成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经历了快速增长。但是,截至目前鲜有关注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研究。文章利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世界人口死亡率和经济发展数据,考察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历程,并对之进行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不仅实现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和寿命不均等的大幅下降,并且能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上把寿命不均等降到全球极低的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在促进健康公平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未来中国在人口寿命不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6. 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历程
张震
人口研究    2016, 40 (1): 8-21.  
摘要450)      PDF (1182KB)(4359)    收藏
伴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寿命不均等的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即社会成员能在多大程度上公平地分享寿命延长的成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经历了快速增长。但是,截至目前鲜有关注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研究。文章利用中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世界人口死亡率和经济发展数据,考察19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寿命不均等的变化历程,并对之进行历史纵向和国际横向比较。研究发现,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不仅实现预期寿命的持续增长和寿命不均等的大幅下降,并且能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上把寿命不均等降到全球极低的水平。这反映出中国在促进健康公平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未来中国在人口寿命不均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5)
7. 家庭代际支持对中国高龄老人死亡率的影响研究
张震
人口研究    2002, 26 (5): 55-62.  
摘要1644)      PDF (2188KB)(1261)    收藏
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力求为中国养老机制的建立及培育提供决策的参考。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子女的生活照料和感情支持对高龄老人的存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经济支持却在统计上对老年人的存活不具有显著影响。同时,有家庭支持的老人的存活状态要明显好于无家庭支持的老人,但家庭支持与居住安排及老人健康状况间的交互效应表明,应该对这种影响得以产生的条件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4)